原來只是開車去南方澳吃海鮮順便走訪附近景點而已,小舅子的邀約載著丈母娘,兩部車搭載著十人,就這麼單純地上了北二高穿過雪隧,直往南方澳大快朵頤去了。豐盛的海鮮大餐,客滿的食客人潮,很難讓人和不景氣作一個連結,這就是台灣。帶著過多的滿足,信步閒逛至豆腐岬,一個由陸連島和沙洲串連起來的小岬灣,因海岬岩礁成豆腐塊狀而名之。
今天逢星期日〈11/02〉天氣又難得的好, 大家遊興也高,提議往福隆去。車子走在高架路上從頭城下交流道轉2號公路,頓時東北角沿岸海景映入眼簾,風景丕變,國家公園之美果真如是,不久車子進入外澳,突然被路旁前方一幕黃色大屏給遮目,超大型牆壁崁著滿滿的黃色磁磚,幾乎占滿了視線的空間,逼著你必須停下腳步,車速很自然得慢下來,靠近路旁看其端倪,「外澳服務區」,一個海灘區。
車子進入停車場,此時情緒已經為周圍跳動的色彩給牽動起來了,機何線條的構成,碧藍的天,微坡的白浪,灰白沙灘,黃色的外牆與紅色的餐廳,白色的桌椅,還有那清晰可辨的龜山島,一堆興奮的顏色在海的邊緣形成一個集合體。這是旅途中一個意外的發現,「外澳」,陌生的名字,卻在意外中形成一個永遠的記憶。時間在此被停滯了,有人催促趕路,方才帶著一絲滿足繼續上路,經過大里天公廟,有草嶺古道登山口在此,東北角海岸風景區屬岩岸景觀,擁有綿延迤邐的岬灣和柔美沙灘,處處生機,奇岩四處,風帆點點,美不勝收。在馬崗附近的岔路循指標而上三貂角燈塔,從高處攬勝景,別有一番感觸。「三貂」地型是臺灣最向東北部的岬角,因而自然得名為「三貂角」,燈塔建成後就地名稱為「三貂角燈塔」。塔高16.5公尺,每28秒連閃白、紅光兩次,射程約25海浬,燈塔內設有展覽室展示與燈塔有關之裝備與資訊,可於開放時間入內參觀。山腳下的馬崗聚落及二處九孔養殖場就在眼前,海蝕平臺的褶行是因為板塊擠壓隆起,在此可以看到台灣極東地理位置,九月恆春遊,在台灣最南端一點留影,此次親臨國土最東一點,更感興奮。
天色已沉,車子開在暮色的東北角2號公路上,在距離福隆海水浴場前一公里開始塞車,車上的女人們已經累了、睡了,男人耐心地盡著責任,終於福隆到了。
享受福隆便當,是來到福隆唯一也是主要的目的,街上太多的店賣著相同的東西,只是人們都匯集在福隆車站左邊第一家標榜著創立於民國47年的老店去了,這就是歷史帶給後人的財產。
買了12個便當,有味的吃著有名的晚餐,吃飽了,也玩夠了,還真有點累,回家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