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27 Sat 2009 21:56
盪開的,那份輕柔
- Apr 16 Thu 2009 21:45
通霄路上景色滿足
竟然會在這天色灰沉沉的日子出遊,一路轉上北二高時,益見雲層低罩,朔風野大,偶而滴雨輕濺車前窗,無論如何,總覺得她不是一個適合郊遊賞景的好時機,不過,「擇期不如撞日」的衝動,偕著友人與我家皇后大人,就這麼地高興出遊--「通霄」去了。
車子經後龍收費站,於144公里處下通霄交流道,右轉128縣道,過隧道即左轉「福至興臨」休閒園區,一路上休閒招牌林立,在近「飛牛牧場」前兩側路旁翠綠遍野,木棉樹筆直縱列,煞是風光無限,頗有南歐景致,原打算進牧場看看,但是被每人200元的入門票給打敗了,選擇門前到此一遊虛晃一招的老套轉身走人;隨即驅車至「上田咖啡」,一個佔據著百多株高大樟樹林中的 咖啡莊園,此時突然大雨傾盆而下.............。
- Apr 06 Mon 2009 21:17
不經意下闖入剝皮寮的時空
清代中期,剝皮寮街稱為福地藔街,而福地藔街尾為清代艋舺的營盤所在,由於當時營盤在北臺灣的軍事地位極為重要,在時空背景上有其獨特性,福地藔街連結了營盤與艋舺市街的道路。就艋舺地區的觀點來看,剝皮寮位於清代艋舺東南角的邊緣位置,是艋舺通往古亭庄的要道。清代道光、咸豐年間,臺北的開墾已經遍及大安、中崙、古亭庄、景尾(景美)。艋舺至新店及艋舺至錫口(松山)的交通順暢,故成為各地土產的集散地,古亭庄、景尾的貨物若要進入艋舺皆須經過福地藔街。因此可以理解,剝皮寮街其他街庄要進入艋舺要重要市街的必經要道。
- Mar 18 Wed 2009 23:13
攬載春天的懷抱,在山中.........
天元宮與吉野櫻。宮座落於台北縣淡水鎮水源里,原稱水梘頭。交通暢達,距淡水市區約五公里。居大屯山脈西北方低 山區地帶,面天山麓丘陵地,依山面海,氣勢天成。由宮前停車廣場,經梅花型五龍池,登廿一階即什天聖門,拜亭上鑲有二龍朝關之無極天元宮本殿。轉向龍邊大道直行,視野廣闊,仰瞻巍峨雄偉,美輪美奐之真元天壇顯現於眼前。沿九龍神路登階而上,經過大前庭,即可進入真元天壇,膜拜祈福,由前而後步步玄機,氣勢雄偉,有藏龍臥虎之聖山風貌。20、30年前在天元宮園區栽種了許多台灣原生種山櫻,後來接上日本吉野櫻,目前總數約有100多株,並仍持續栽種增加中,尤其是每年的3月中的吉野櫻,粉甜的一抹浪漫就要熱鬧上場了..............。第一次偕友人在初春的雨後,開車經登輝大道轉北新路尋那春天的氣息。
- Mar 06 Fri 2009 20:42
金瓜寮溪踏春行
- Feb 16 Mon 2009 18:07
今年台北很「牛」
- Feb 14 Sat 2009 22:11
春遊乙事 ── 老而彌新的故事之一
又是春節返鄉追尋老舊味道的時候。
成長的過程裡,有一段屏東的記憶。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有13年的時光就是在這台灣最南的縣市渡過,在民國40到50幾年的那段生活環境裡,當時腦袋中總認為人的生活就是這樣的,眼睛所看到的就是我的全部天地;狹小彎窄的巷弄,陰暗又濕漉漉的市場走道,總能讓我沉迷,因為我總能騎著伍順牌的大鐵馬輕鬆地縱橫其中,大菜市仔裡巷口一角的漫畫店,曾吞掉我一個月的補習費,復興陸橋旁的仙宮戲院,聽說已經拆掉改建成大樓了,民族路夜市近況如何?由於父親在世時是公務員,所以大部分日子都是住日本式榻榻米的房子,有前庭後院的空間,當時母親為了補貼家用,還承收一些外地學生住在家裡,每人提供一張書桌,一個塑膠衣櫥還有每人2張榻榻米為一單位的床席,我們之間的界線就以紙門間隔,道德就成為相互間唯一的信任準則了。
- Jan 02 Fri 2009 21:56
冬天的顏色
那是個突兀的調色盤,蕭瑟的冬天午後2點多,看著沒有下雨徵兆的天空決定騎著單車外出閒逛,下意識地逕往仁愛路騎去,圓環那座「市民熱線1999」的招牌依舊躺在內圈綠地上,不知那川流不息的車輛與路人是否記住了她的用心,一如往常,無所目的漫遊市區時,都會下意識的走這條路轉往市政府特區去,或許是冬末天冷故,路上行人稀少,十字路口清冷許多,也或許是受金融風暴波及,如今店頭或關或招租,更顯冷的嚴峻。過了光復南路突然颳起一陣冷冷寒風,捲起路旁枯葉,飄啊飄的,不久也無力的落回地面,此時耳際可以清楚的聽到那被車輪軟胎輕輕輾過碎裂的乾脆聲,這是冬天的聲音。
灰濛濛的天沉沉地罩著台北市政府的官廳建築,那一席暖暖的棕黃牆面也使得這冬末的蕭瑟帶了些許的暖意,卻也掩飾不了午後稀落的市府路上的孤寂;隔著寬廣的松高路矗立著高層的百貨店,櫥窗裡那澄黃柔軟的燈直剌剌大方地透出暖和的訊息,選擇了一個適意的角度留下一禎 ── 冬天的顏色。
- Dec 25 Thu 2008 21:06
今天碧潭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