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自東北 流入台北市,迂迴曲折,穿過市中心,分為南北兩部。北部多山,南部盆地,中山橋西側,丘陵起伏,圓丘覆立,是為圓山。毗鄰西麓,名剎臨濟,氣勢雄偉,日據時代為禪宗道場。
臨濟護國禪寺的主體建築興建完成於1912年。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僧人得庵玄秀禪師受當時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邀來台弘法佈教,並在圓山西麓,建一禪堂稱「鎮南山臨濟護國禪寺」,自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三月破土,至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竣工。歷時三年,大殿完成,座北朝南。臨濟宗為有別於曹洞宗的一支佛教宗派。護國禪寺面積頗廣,格局宏整,原來包括山門、法堂、大雄寶殿及附屬方丈堂。然現僅存大雄寶殿與山門。在1984年寺方配合都市計畫,將原來座北朝南的大雄寶殿轉向為座東向西,背枕圓山,地理形勢益見光彩。雖其位置及形式均有所改,但因其為台北市內所遺留唯一的日治時期得禪宗寺廟〈意為台灣僅存的明治時期興建之佛寺建築〉,在考量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下,┼癌北市政府於民國87年4月13日公告為市定古蹟臨濟護國禪寺於民國91年開始規畫古蹟維修及整體景觀規劃,於94年1月20日開工,97年3月30日正式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