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記事之四---風情萬種的墾丁
搶孤棚,位在東門古城旁。
恆春搶孤,搶孤是普渡中的一種特殊儀式。每三年一科,於農曆7月15日中元節,由爐主負責在古城東門旁舉辦,是「以人象徵鬼魂的方式,搶孤者須攀爬孤柱,翻上12公尺高的孤棚,取得孤棚上的貢品與順風旗,以表達普渡孤魂、慎終追遠的涵意。孤棚是由4支長12公尺的木柱所搭設,每五人為一組,紛紛以疊羅漢的方式,並運用繩索奮力向上攀爬,而棚柱上皆塗滿滑膩牛油,更增攀爬難度。當搶孤手好不容易地爬到頂端時,還須以倒掛金鉤的技巧方能翻上孤棚,然後取下順風旗,完成搶孤儀式。
據聞自清代沈葆楨廣招中原人士來恆春開墾期間,許多單身者歿逝後因無人祭拜,恆春居民即於每年中元普渡時集資準備祭品代為普渡,以期逝者帶給恆春地區居民平安,祭拜後之祭品或稱孤品,如雞、鴨、魚、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就用以救濟鄰近地區生活較窮困的民眾,久而久之,每年恆春鎮中元普渡後就會出現爭相領取祭品的人潮而逐漸形成風氣,這項舊制沿襲數年之後,因引來大量人潮而頻頻發生糾紛、爭搶祭品,更有互毆事件,為此有人提議,乾脆將祭品集中一處,於中元祭典結束之後開放爭搶,這種活動在當時就被稱為搶孤。
熱帶海岸風貌,珊瑚、礁岩、草地,、沙灘、吹沙、白色、藍色、酪黃的顏色,還有海風的交織,形成南臺灣區域的獨特情調,尤其它又地處台灣這個島嶼最端的一個小半島,有點遺世獨立的感覺,從高雄院轄市一路走在88號公路往南,經過屏東縣的潮州、林邊鄉,城市景觀匹變,椰子樹、水塘、稻田、農舍與畜圈一一進入眼簾,心情也開始起了變化,情緒似乎也產生了物理性的變化了,鬆鬆軟軟的,降下車窗,空氣中帶著些微的豬糞味道,聞起來亦感溫柔,不覺得臭。車子開始進入恆春鎮範圍,那種旅遊給人的情緒就興奮得上來了,看見什麼,都讓人愉快,即便是一間7-11都有不一樣的情緒,傳統的菜市場,由於今天角色的不同,都顯得特別,我想這也就是旅遊吸引人的地方,它總是會使人換個角度看事物,而產生不同的情緒。
夏威夷豬哥,一間位在南灣賣著海灘風情的小東西,有趣的店名;豬哥,其實是洋老闆 duggar 的諧音,但也顯現出老闆風趣的個性及墾丁的區域特性,真是名符其實。
就是這個瑞士家庭,讓我按下快門拍了幾乎60張的照片;一個在社頂公園的涼亭登高攬勝中認識了他們,天真活潑的可愛小孩與父親的互動,讓人在旅遊中也感染了他們歡樂的情緒,與他們隨意相談甚歡,知其太太是一台灣人,留下e-mail 回台北後寄照片給他們。
墾丁大街的夜,有強烈熱帶氣旋的熱鬧,沸揚的人車聲、創意的路邊攤、豐腴的香烤海味,參雜著辣辣的異國香料味,讓自己的嗅覺都失去了準頭。
氣氛一直在這個短短的四百公尺間迴盪,夜深了,人正夯!墾丁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