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閱讀到這篇文章,引起我的注意,頗有認同。人對於身體的認識是那麼的陌生,對於生病這件事也好像認識不清,更何況談到「癌」這個令人恐慌的東西,就更使人迷惑了,因此,當我讀到前台大醫院病理科主任醫師李豐醫師的經歷時,於心有所感,尤其那句「生病,是細胞在喊救命」更是一針見血,故在此轉介。
李豐醫師(Li Feng),女,1939年出生於香港,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1968年夏天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研讀時研究所時罹患癌症,返回台灣後,曾任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以及台大醫院細胞病理科主任醫師,於1998年和身上仍長著的淋巴癌一起退休,現為李豐病理中心負責人。37年前,李豐被診斷罹患淋巴癌,並被預估只能再活半年,即用盡西醫的開刀、化療、電療等的主流療法,但治療一次又一次失敗,淋巴癌始終屹立如山,心中曾失去對抗癌病的力量,在絕望自我反省中,與癌和平相處,竟然,奇蹟式的多賺了卅七年。
身體像一座最奧妙的化學工廠,但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工廠做些什麼,甚至,還常常「虐待」自己的細胞而不自知……。
每天清晨四點,城市的夜貓族剛入睡,前台大病理科主治醫師李豐就起床。先喝一杯水,開始打坐、運動,吃過一碗五榖粥當早餐後,七點鐘,她好整以暇的出門;每天晚上八點,都會上班族還在辦公室裡加班,李豐已開始打坐,準備九點睡覺。她的飲食清淡,中午自己煮糙米飯和蔬菜,晚上只吃中午的一半到三分之一量,整天的飲食,就是五榖雜糧加蔬菜。
很難想像,三十年前李豐罹患過淋巴癌,當年為她治療癌症的醫師,有人都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這三十多年來,李豐的工作,是每天在顯微鏡下看人體細胞的生老病死。她說,人在高興時,細胞很圓潤,就像十八歲的年輕人;人生氣時,細胞就像八十歲的老頭,皺皺縮縮的。而且,好細胞和生病的細胞完全不一樣,「癌細胞就是扭扭曲曲,亂七八糟的樣子。」她說,越瞭解細胞,越為自己過去糟蹋細胞而感到慚愧,直到學會「尊重細胞」,身體才開始好轉。因為她與癌症共存、「賺到三十年」的經歷,不少人會找她分享經驗。六月一個週三下午,李豐又接到一通電話,電話中的人訴說做骨髓移植後,身體很不舒服,要她介紹推拿師,李豐不介紹,只簡單的對著電話大聲說:「去運動啦!」
身體有六十兆個細胞,有無數生化工廠,我們是管不了那麼多的!還是供給原料,給他環境,讓身體自己運作就好了。」李豐說的「提供細胞環境」,其實是老生常談──規律作息、清淡的飲食和運動。
以肝臟為例,每天晚上十一點為什麼該躺到床上睡覺?因為十一點到凌晨三點是肝膽系統充血、要運作、排毒的時候,此時身體躺平,肝就可以擺平,充滿足夠的血,這時的肝,會是平常的二到三倍大,如果晚上十一點過後還坐著或站著。她說:「就像菜市場吊著的豬肝,放不了多少血。」
肝臟,是最大的解毒工廠
根據醫學研究,人站著時,肝血的流量比躺著時減少三成,運動時的肝臟血液的流量又比躺著時減少五成到八成,所以,醫師要肝病患者多休息,用意在臥床可以使肝的血流量增加,有助恢復肝臟健康。
肝臟被形容成人體最大的化學工廠,因為,這個重達一公斤半的器官,可以完成五百種以上的化學反應,遠超過任何人為興建化工廠的速度和效率。人體生長和活動時,身體內自然會產生各種化學變化,這些化學變化需要「?」,人體的有兩千種,肝臟就能生產其中的一千種。
當毒性物質進入人體內,肝臟會自動透過化學作用解毒,一些重金屬如汞,和來自腸道的細菌,也會隨著膽汁分泌排出。這樣的運作是個極複雜的工程,所以,在人造器官中,人工肺、人工腎都可以達到天然器官的功能,只有人工肝臟無法像天然肝臟般進行好幾百種化學工程任務。
再說肺臟,肺臟可以容納六千立方毫米的空氣,可是人坐在椅子上時,每次呼吸進的空氣才半公升,只用了十二分之一。
現代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坐辦公室,出外搭車、乘電梯,每次的呼吸量也同樣只在五百到一千立方毫米之間,其他的肺臟空間等於備而不用。「就像一個人有一棟十二個房間的房子,可是每天忙碌出外工作,回到家裡來,就只用到臥室。」李豐說,要用到肺臟的每一個部分,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加運動。因為激烈運動時肌肉消耗氧的速度會比心肺供氧速度快,每分鐘呼吸速度增加一倍,每一次吸進肺部的空氣,也可增加五倍以上,另外,深呼吸可以使平常空氣無法到達的肺泡充滿空氣。
另外,為什麼吃冰對胃不好?李豐曾在手術房中接觸到病人的胃液,胃液比人體的三十七度體溫還要高,也就是說,在這樣溫度的環境中,胃細胞才能工作,灌進一杯冰水,胃液的溫度一定會驟降。這時,所有的胃細胞只好都癱在那裡,暫時罷工。必須等到身體其他器官的熱抽調過來,胃回復該有溫度,胃細胞才又會開始工作。
運動是改變體質的根本辦法
運動是改變體質最根本的辦法。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本來就具有抵禦外侵的毒物、或癌症的能力。只是,身體的內在環境和身體外的大環境,都有過多有害的因素,使身體的這種免疫能力發生障礙,疾病和癌症才不可避免地發生。而運動,則可使身體內在環境的細胞,藉促進血液循環,以帶動氧氣和營養,反過來,又使細胞增加活力。因此,人體的免疫力,便能增加。
病後,我開始做的運動是爬山。我說的爬山,並不真是去做爬上高山的運動,只不過是在那些有產業道路的小山走走而已。那時,憑良心說,我並不喜歡爬山。我參加爬山,可以說是被我丈夫強迫的。(註:大眾感恩這慈悲的眷屬長年照顧她,於此致敬致謝!)每個星期日,他早就把背包、乾糧、水壺準備好了,然後把我拉起來上路。這是因為我的身體太過虛弱的緣故,爬那樣的山,對我仍然是件苦事。他說我那段時期的山,是出太陽怕走、下雨怕走,吹風怕走。其實,之所以會出太陽怕走,是因為經過治療以後,我的體質很差,曬了太陽,皮膚就會發癢。之所以會下雨怕走,是因為我怕感冒。經過治療,我的身體很差,簡直不能同別人比。普通的天氣,別人不容易感冒,偏偏我卻會感冒。之所以會吹風怕走,也是有原因。治療以後,我的血液循環很差,手腳常都冰冷。爬山時,別人是一爬就出汗,我卻要爬了半天,身體才會熱,如果有風,則會反而越走越冷,很受不了。儘管這樣,我的爬山時走時停,但時間累積下來,我還是嚐到了它給我的好處,我的健康竟然緩緩地在進步。現在,癢的問題,已經不知不覺地消失,風雨對我來說,也不是阻力。經過不斷磨練,而今,我的爬山和走路的本領,卻已越來越有進步。
你的細胞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補充氧氣,癌細胞會回歸正常。
在實驗室養癌細胞,如果加氧,癌細胞就養不好,如果加二氧化碳,癌細胞就養得很好。這表示,我們自己把體內環境弄到缺氧,細胞才無可奈何變成癌細胞來適應環境,如果把環境裡的缺氧因素刪掉,補充氧份,其實癌細胞是會回歸正常的。
三十年來,我看過無數病人,那些肯聽我話而去爬山,甚至天天爬山的人,身體的改善都很明顯。現在,每當我透過顯微鏡看到病人或友人的細胞顯出缺氧的狀況時,我都會提醒對方:「你的細胞缺氧,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除了爬山、走路、慢跑以外,我也曾經花不少的時間,在做瑜伽、氣功和靜坐的鍛鍊。那些鍛鍊,開始時,什麼成績都看不到,可是久了以後,身體還是在改善。不過,一般瑜伽老師不是要求學生「再彎一點,再彎一點」,就是以極快的速度教學。
救命,停止虐待你的細胞
問題是,不管是很會賺錢的企業老闆,或者是被視為菁英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自己的身體。二十一歲創業、二十七歲就擁有三家企業,賺到一百萬美元的班‧庫巴賽克(Ben Kubassek)在《人生不是特技表演》一書中描述現代人常常在生病之後,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生病。「拿菸虐待自己,罹患癌症時卻又震驚得要命!」他指出。
現任奇美醫院院長詹啟賢在衛生署長任內,描述一般人不了解自己身體的一段話就相當傳神。他曾指出,一個用功的高中女生,可以清楚的背出四川的稻米、甘蔗、苧麻、桐油產地,卻無法指出肝臟、胰臟及脾臟在身體的哪個部位;一個工學院的男生可以侃侃而談電腦主機板上顯示卡與聲霸卡的異同,卻比較不出人腦中腦下腺與松果體的差別。
「生病,是細胞在喊救命!」李豐認為,人應該承認生病該由自己負責,努力反省,改變行為,善待自己的細胞。
有人到醫生那裡,要醫生在三天內醫好他的病,因為三天後他要到北京出差。「這樣病是不會好的,只有鬆下來,細胞才有喘息的機會!」
人體是個奧妙的小宇宙,每天身體消化米飯、蔬菜、牛肉,吸收和排泄,都是個大工程,「這中間牽涉的生化反應!真正研究起來,太複雜了!」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張天鈞形容,人體就像一個細胞工廠,不同的細胞做不同的工作,如胃細胞負責消化食物,肝細胞工作更多,可以儲藏營養、排除廢物、解毒。
對這個天衣無縫的身體工廠該如何保養?李豐還是那句話,「不要虐待你的細胞,暴飲暴食、熬夜不睡覺就是在虐待細胞!」
◎李采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