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年1月4日星期五
天氣:陰沉的天氣,涼颼颼的寒流,使人蜷縮的真不是滋味,決定出去走一走,舒展筋骨。
狀況:之前聽說許多寶藏巖的存續風雨,想去看看,走一圈,拍些照片作記錄,突然想了一下,既然都出來了那就去爬個小山吧!腦筋動了一下,何不去爬動物園後山的猴山坑〈一個未曾走過的郊山古道〉,而且離家不遠,搭捷運在動物園站下車,挺方便的。豈知一出動物園站,哇!牛毛細雨紛飛亂,幸好身上穿了一件可擋雨禦風的風衣,就這麼的勇往直前了。
行程:捷運動物園站→新光路二段繞著動物園週邊圍欄邊界→清龍宮→小土地公廟旁進→菜園農家→土角厝門牌新光路二段74巷10號→經過森林→遇百年土角厝→經竹林→經石板古橋一→古橋二→岔路取左上祥光寺→下萬壽路,撘530公車至師大分部→下車徒步轉至寶藏巖。
猴山坑古道位於木柵動物園的後山地區,「猴山坑」是該地地名,位於猴山岳的西北坡腳的山凹處。這條道路是昔日茶商往返木柵與深坑的古道之一。由木柵出發,經由萬壽路,翻越猴山坑山鞍部,至猴山坑,然後通往深坑。公路開闢之後,古道便已失去昔日的功能,成為農民往來山區開墾的農徑而已,古道沿途處處可見昔日拓墾的遺跡。 〈摘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猴山坑古道有兩個主要出入口,一從萬壽路進入,登山口在「棲霞山莊」公車站牌旁(註1);一由新光路進入,登山口在新光路二段的福德宮旁。
‧經過一片菜窪 ↓ ‧藏身古道中土角厝↓ ‧土角厝門牌--新光路二段74巷10號 ↓
難得會在這種低溫的寒流狀況下,又逢細雨紛飛的日子去爬山,一路上行人本就不多,更遑論在走往登山的途上就顯的更冷清了,那種陰霾的凜冽,使人有「路上行人欲斷魂」之情;沿著動物園週邊圍蘭邊界走約30分鐘穿過北二高橋下右轉上行有一牌坊「木柵清龍宮」,往清龍宮一路所見皆農村景色,走約15分達清龍宮〈宮內奉祀關聖帝君〉稍事休息,向宮內人員問清方向繼續前進,沿車道走約8分鐘遇土地公廟,自土地公廟旁開始轉進登山口,不久首遇一處鐵皮屋農宅及沿坡而築的菜園,山上人煙罕至處所種的菜看起來似乎較翠綠、健康,離開此就是一路上的林間古道小徑,或許是下雨的關係,在這古道上有些許的泥寧不堪,路旁石頭滿布著青苔,不甚好走;細雨、竹林、土角厝、古橋,還有蕭瑟的風雨聲,讓我走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郊野路上親歷著前人的辛苦體驗。
‧棄置古厝門前的石臼低吟著過去....↓ ‧不久再遇一間百年土角古厝↓ ‧竹林下的石板古橋見證歷史的滄桑↓
‧頭頂著纜車--動物園內站↓
忽然間聽到轟隆的機械聲,循聲一探,原來是貓空纜車「動物園內站」正位在左邊坡上,此時舉手與纜車廂裡遊客招呼一下,還挺有趣的,續前行遇一岔路,取左線而上不久達「祥光寺」,寺前景觀豁然開朗,整個木柵地區一覽無遺,復沿階而下約10分鐘扺萬壽路登山口,登山口旁有大型建築群--「綠野山莊」、「棲霞山莊」、「周遊列國」等。撘530公車至第二個目的地「寶藏巖」。
‧祥光寺 ↓ ‧萬壽路登山口旁社區--綠野山莊↓
530公車在師大分部下車,徒步從汀州路三段230巷轉進,轉個彎遠遠就看到「寶藏巖」新造型指標,待接近一瞧應該是一種裝置藝術的表現,可解讀為深藏山巖裡的保守與傳統在經過一個 介面的轉接之下接受了新時代的訊息。
「*寶藏巖」此一地理名詞所代表的是俗稱觀音亭的寶藏巖寺及其週遭違建所組成的聚落。也就是福和橋下與汀州路所圍成的地區。在自然地形上,北倚靠小觀音山(舊稱拳頭山)南望新店溪,是一個半封閉的區域,過去對外僅靠一條道路與外界聯絡,就是今日汀州路三段230巷。也就是如此隱而不顯的地理位置,它保留了它的寧靜,但也成了都市中遺忘的角落。---------------------------→繼續閱讀寶藏巖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