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隆河自東北P1040984 流入台北市,迂迴曲折,穿過市中心,分為南北兩部。北部多山,南部盆地,中山橋西側,丘陵起伏,圓丘覆立,是為圓山。毗鄰西麓,名剎臨濟,氣勢雄偉,日據時代為禪宗道場。

臨濟護國禪寺的主體建築興建完成於1912年。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僧人得庵玄秀禪師受當時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邀來台弘法佈教,並在圓山西麓,建一禪堂稱「鎮南山臨濟護國禪寺」,自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三月破土,至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竣工。歷時三年,大殿完成,座北朝南。臨濟宗為有別於曹洞宗的一支佛教宗派。護國禪寺面積頗廣,格局宏整,原來包括山門、法堂、大雄寶殿及附屬方丈堂。然現僅存大雄寶殿與山門。在1984年寺方配合都市計畫,將原來座北朝南的大雄寶殿轉向為座東向西,背枕圓山,地理形勢益見光彩。雖其位置及形式均有所改,但因其為台北市內所遺留唯一的日治時期得禪宗寺廟〈意為台灣僅存的明治時期興建之佛寺建築〉,在考量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下,┼癌北市政府於民國87年4月13日公告為市定古蹟臨濟護國禪寺於民國91年開始規畫古蹟維修及整體景觀規劃,於94年1月20日開工,97年3月30日正式完工。 

建築配置: 

臨濟護國禪寺雖為正式禪寺,但在規模上屬於日本禪寺之子院等級,因此在配置上並無中軸線,鐘樓之山門位於正殿偏又之前方,正殿右方為庫裡,庫裡是寺院中的生活空間,庫裡右前方為僧房,僧房前茅草屋推測為東司〈廁所〉,正殿左方之建築推測為鎮守豐川閣,可能是鎮守土地之神舍。前方有鳥居,正殿後方有土藏造建築,推測為開山堂,為奉祀開山祖之處,整體配置與日本地方的小禪院類似。

建築樣式:P1050003

   一、山門〈鐘樓門〉 ,特色為承重磚牆與木桁架並用的複合式構造方式,即「構架式」或「一體式」與「疊砌式」之併用方式,為日治時期具代表性的構造方式。從外觀來看,屋頂形式屬於日式的「入母屋造」屋頂,也就是中國傳統建築的「歇山屋頂」。屋頂坡度短緩,上鋪「日本瓦」,屋脊及垂脊的末端有「鬼瓦」,山牆屋簷下端有「破風板」〈封簷板〉,作為裝飾及防雨用。山門與日本日光輪王寺大猷院靈廟皇嘉門之樓門相似,三開間,有高欄,高欄柱為擬珠寶,柱間有連子窗與板門。兩側還有向外突出之築地,就是木構土圍牆,上方鋪有屋瓦。 

 P1040987 二、大雄寶殿,正殿為七間,重簷歇山頂,與禪宗樣不同的是不用外間斗拱,代之以「間斗束」〈蜀柱〉,而「花燈窗」與「棧唐戶」之門扉,則屬禪宗樣。斗拱之下有「台輪」與「頭貫」之水平材,在轉角處有突出之「木鼻」,下層不用「長押」,這裡採用「內法貫」,並施以雕刻,接近中國的坊,但又有突出的「木鼻」,在轉角柱上有兩個「木鼻」,是近代寺院建築才會出現的方式。室內之「外陣」上方之「大虹樑」上的裝飾帶的人字型補間是日本鐮倉時代以來自己發展出來的樣式,內部有「鏡天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ke4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